close

EYE.jpg

 

--內容會以個人感想為主,但難免會有些許雷,慎入--

 

 

關於這部電影,因為已經是前段時間上映,再加上網路上針對劇情已經討論的沸沸騰騰,

所以我主要是在講純粹的觀後感,但多少還是有點雷XD

 

誰殺了知更鳥?

雖然中文名是目擊者,但英文卻是知名的童謠--誰殺了知更鳥。

到底為什麼要這樣命名呢?雖然一開始摸不著頭緒,但最後隨著劇情的推演,我到是有了以下想法--

 

若說主角小齊是車禍現場的目擊者,身為觀眾的我們都隨著小齊尋找真相的過程中,跟著一同窺視所謂的兇手與被害者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,

這就好像是當在聽歌謠時,裡頭不停唱到誰誰誰殺了知更鳥,而觀眾也隨著小齊與每個人接觸時,看到了每個人腦海中的回憶,隨著這些畫面拼湊出所謂的真實,

但我最喜歡導演在這部片的拍攝手法就是,正因為小齊(也可說是觀眾)只是目擊者,我們只能被迫看著每件事情隨著劇情一件件發生,

在這過程中,不是當事者的我們只好抱持著緊張的情緒,迎接下一秒未知的劇情。

而真正殺了知更鳥的麻雀,隨著劇情也終於水落石出,整部電影因為其實幾乎都是已經發生過的回憶畫面,所以觀眾也只能默默承受這一波波的翻轉與人物立場不停的轉換,

『下一秒會怎樣?』,看著小齊,我整顆心在整部電影裡七上八下,這部作品在氣氛營造上真的非常成功,雖然難免有些小缺陷(像是阿吉的死,我認同可以留給觀眾懸念,但我覺得完全沒有任何一丁點蛛絲馬跡的懸念是種莫名的空白)

但是完全瑕不掩瑜,是我近年來看過最好看的國片。

 

不過,這些都是真的嗎?--「你要跳脫出來,因為你永遠都不會是參與者」

 

記得看完電影的當天,帶著緊張又滿足的心情坐車回家,

腦子裡當然會不自主的回味劇情,但想著想著卻突然覺得,裡頭所有的回憶畫面,都是假假真真,那小齊的呢?

看過電影的人都知道,小齊在最後和阿瑋的打鬥,整段都是回憶的畫面,別忘了整部電影的格調--有小齊認為的過去畫面,也有當事人親身經歷的回憶畫面,

可是有多少是真的呢?至少看完電影後,就發現前面的諸多過去畫面都被後面打臉了,

更別忘了一開始小齊拍到車禍,興高采烈的以為報導了一篇大新聞,卻因為先入為主的認知是錯的,反而丟了工作,

再想到我最喜歡的台詞「你要跳脫出來,因為你永遠都不會是參與者」,

看電影的同時,身為觀眾的我彷彿和小齊同步,走過他經歷的一切,但我終究不是參與者,如果說小齊是整個事件的目擊者(即便他的越界--拿走一部份的錢,讓他多年後變成當事者,也讓本來已經沒交集的人們又再次糾纏在一起),

那我其實是整部電影的『目擊者』,當和阿瑋的那段變成以小齊的回憶播放時,我就只是單純看了他的敘述,而他真正做了什麼,我不是當事者,又怎麼知道呢?

其實裡面很多人都是把回憶當敘述,告訴小齊也告訴觀眾事實是怎樣怎樣,但實際上卻又一直翻轉再翻轉,於是我又怎能確定小齊的回憶會是真的呢?

 

最後的故事書,其實最可怕的不是故事本身,而是當翻開最後一頁的時候,狠狠打臉了你的先入為主

 

於是若我是記者,在追查完整件事情,我能確定的東西大概只有以下:

小齊多年前拍下的車禍,在多年後無意中又再次扯上關係,為了真相追查的過程中,卻發生慘烈的兇殺,所幸小齊幸運存活,還獲得上司賞識。

 

以上才是我所知的真正的真實。

 

至於那些人物間的糾葛與真像,終究只有當事者知道而已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Y 的頭像
    Y

    胡說八道到讓人不要不要

    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